黃山市是徽文化發源地之一,文化底蘊深厚,文化旅游資源密度大、品位高、分布廣。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地2處,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、名鎮、名村、名街19處;中國傳統村落92處,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85處,其中國保31處,省保93處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黃山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8032處,各類博物館(紀念館)52家。
近年來,黃山市以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為平臺,積極構建政府主導、社會參與、市場運作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體制,通過實施“百村千幢”古民居保護利用、徽州古建筑保護等一批重大工程,努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,取得了顯著成效。2009年至2013年,黃山市完成101個古村落的規劃編制,實施101個古村落和1325幢古民居的保護利用工作,認租、認領、認購古民居467幢。2014年起實施了徽州古建筑保護工程,對空間形態類4類116處、建筑單體類12類3348處古建筑進行全面保護利用;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程累計完成投資90.3億元。
為避免同質化,造成“千村一面”和重復建設,黃山市編制古村落保護利用規劃和古民居保護利用實施方案,明確保護利用主題、要素和范圍,并為所有古村落、古民居建立完備的檔案,力求每個古村落、每幢古民居實現最佳形式的保護和最高效益的利用;開展了徽州古建筑分布、現狀等實地調查摸底,建立了文字、圖片、錄像等古建筑數據庫,編制了《徽州古建筑保護名錄》。制定出臺一系列規范性文件,對涉及搶修、遷移、認領、土地轉讓、房屋登記等作出明確規定。